搜索

您的关键词

讲座报告 Lectures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报告 · 正文
时间 报告人
方式 地点

主 讲 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星辉博士

地  点:物信南楼祥联厅会议室

主 办 方: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开始时间:2017-05-12 16:00

报告摘要:随着移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类碳材料,虽然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但理论比容量低(372 mAh/g)、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发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要求。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硅基和锗基等高容量负极的理论比容量是石墨类碳材料的2倍以上,很有希望替代石墨类碳材料成为新型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剧烈的体积变化,以及具有较差的电导率,从而影响他们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本报告主要介绍利用纳米化和复合化来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些思路,讨论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制备自支撑的、无需任何添加剂的纳米“自支撑”复合电极,以提升高容量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此外,报告也将简要的介绍一些关于新型柔性和微型储能领域方面的探索性工作。

上一篇:华亿体育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之赛前培训会(二)

下一篇:建筑学院设计师论坛第29讲:《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践》

关闭